高原有種花叫做格?;?,美麗而不嬌艷,無論氣候條件如何惡劣,它都悠然綻放。這種在高原上被視為生命力最頑強的花,是吉林信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曉明非常喜歡的,每當在援藏的日子里遇到困難,她都會以此花作為一種信念?!拔乙`行一名職業律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綻放?!眲悦鲌远ǖ卣f道。
命運眷顧
事實上,劉曉明的這種意志在她畢業之初選擇律師之路時便已深深地埋在了心里?;貞浧稹八究肌钡哪切┤兆?,最初的兩次失敗絲毫沒有磨滅她想要成為律師的夢想,在準備第三次“司考”的時候,或許是命運眷顧了執著的劉曉明,買彩票從來不中獎的她,沒成想在司考輔導班的培訓中意外獲得了全程免費學習的機會。生平第一次中獎竟然是與法律有關的獎,這也激發了她的斗志,終于在第三次“司考”中順利地通過了。這段有趣的經歷,也似乎成為劉曉明與法律事業不可分割的命運安排。
從成為一名真正的律師開始,劉曉明的心里就有兩個愿望:一個是做志愿者,另一個是去西藏進行法律援助。當“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開始時,那種參與感被充分激發出來,她毫不猶豫地在志愿服務地一欄上選擇了西藏,而提到參與的原因,她的回答簡單又直白:“這個行動,不僅圓了我做志愿者的夢,也圓了我做公益的夢,更圓了我去西藏的夢?!?/p>
西藏之路
西藏對于劉曉明的故鄉長春而言,確實遙遠了點,相當于中國的版圖從“雞頭”走到“雞尾”,一個來回,也算是“萬里長征”了,有時候,事情選在幾千公里之外,你卻無法置身事外,對于一心想去西藏做法律志愿者的劉曉明來說,這些因素都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就是想圓去西藏的夢。劉曉明骨子里透露出的這份執著對于一名執業8年的女律師來說,異常勇敢和堅定,猶如盛開在高原上的格?;?。
2012年,劉曉明到了西藏察雅縣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當地交通不便,生活物資匱乏,治安及刑事案件發案率較高。劉曉明頑強地克服這些生活上的困難和強烈的高原反應,認真履行法律援助職責,積極協助當地政府開展普法宣傳工作。在第一年的援助工作結束之后,她仍然選擇了留下,“那里太需要律師了,”劉曉明說,西藏地處西南邊陲,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內地,律師行業的發展更是落后,全藏律師僅200多名,律師在那里屬于稀缺資源。2013年,劉曉明的服務地在西藏達孜縣,她經常深入牧區、鄉鎮,為牧民普及法律知識、解答法律問題,受到牧民的歡迎。
在連續兩年的志愿服務中,劉曉明進行普法宣傳200多次,受益人數達6萬余人;舉辦了10次法制講座,受益人數共2000人;代理了36起案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達300余萬元;她還協助達孜縣政府處理多年久拖不決的信訪案件,使1000余人受益,涉案金額達1000余萬元。
回想這幾年的援藏經歷,作為一名女律師,劉曉明在工作中沒有叫一聲苦累,她所遇到的困難多數是跟生活有關。初入西藏,高原反應尤為嚴重,因為缺氧,睡眠受影響,每天睡著時都得是后半夜,后來她堅持每晚泡腳、梳頭,才慢慢適應了下來;另外,西藏的野狗滿街都是,有一次她和援友一起散步,被狗意外咬傷,生平第一次打了狂犬疫苗;還有一次在單位通宵值班,早晨想用高壓鍋煮點粥喝,高壓鍋竟然爆炸了,還好她沒有受傷,這些經歷現在想來不無心酸。然而這些都不是最令人痛苦的,最令人痛苦的也是最難熬的是孤獨寂寞的侵蝕,每晚看著窗前的月亮,都能做出一首詩來;看著居民圈養的母豬,都覺得是“雙眼皮”的,就是在這樣寂寞難耐的日子里,劉曉明一堅持就是三年。
西藏的生活,折射出劉曉明律師生涯中的一個關鍵時刻,也打磨了劉曉明的意志,辦理了一些漂亮的案子。讓她記憶比較深刻的是將一起搶劫案從無期徒刑辯護為有期徒刑。
2012年9月24日晚,何興學伙同其他二人冒充警察穿戴警用服裝、攜帶警用電警棍、對講機等裝備進入拉薩市郊區多處出租房,以抓賭為名,采取暴力、語言威脅、強行搜查等方式作案多起,沒收“賭金”四萬余元。接到案件后,劉曉明認真閱卷并多次會見被告人,為他做了招搖撞騙罪的辯護。在案件分析中,劉曉明首先認為何興學對“賭資”以外的財產,如手機等并沒有產生非法占有的心理,更沒有非法占有的行為,充分說明其沒有搶劫罪的故意,只有招搖撞騙的故意;其次,何興學不存在搶劫罪中的暴力、脅迫情形:再次,何興學三人搜身、使用警棍等行為是否可以構成搶劫罪中的“暴力、脅迫”行為,還要看這些行為是否給被害人的心理造成威脅,使他們處于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心理狀態中?!狈ㄔ鹤罱K采取了劉曉明的辯護意見,何興學以招搖撞騙罪獲刑11年,她也最大程度地維護了被告人何興學的合法權益。
任重道遠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有兩條路:一條叫心歷,一條叫經歷,心歷引領著經歷,經歷豐滿著心歷?!边@句話在劉曉明身上體現得恰到好處,法律援助不僅是一種經歷,也練就了心歷。對于法律援助的意義,劉曉明也有自己的認識?!胺稍饕形鞑康貐^,那里很多地區都是無律師的縣,確實更需要律師?!眲悦髡f道。而“需要”這個看似普通的詞語,則是劉曉明選擇留下來的最大的驅動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農民工,為那些在婚姻中迷茫的女人,為那些可能判處無期以上徒刑的犯罪嫌疑人,以法律的方式、方法、思維為他們提供幫助,讓他們感受法律援助的溫暖。在她看來,法律援助起到了“鋪路石”的作用,是任重而道遠的。
“律師這個職業確實是很累心的職業,除了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了,”劉曉明說。在處理一起農民工維權案件中,她也很好地做到了處事平和的心態。2014年7月30日,3個農民工代表因包工頭拖欠67個農民工兄弟10余萬工資找到劉曉明,他們表示想通過法律援助要到工錢,憑多年的辦案直覺,劉曉明覺得這個事情處理不好,一定是涉訪案件,會影響達孜的和諧與穩定。在西藏生活兩年多來,劉曉明知道西藏的區情不同于內地,在西藏和諧與穩定是壓倒一切的,為了更快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防止農民工上訪,她帶領無任何證據的農民工代表來到達孜人社局勞動監察科,想通過居中調解解決此案。調解從下午四點一直持續到半夜零點三十分,第二天又從上午十點調解到夜里十點半,為了能夠順利解決這個案子,劉曉明犧牲了多個晚飯的時間,雖然這樣的情況對她來說是常有的事,也不利于自己的健康,但她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也是律師應該盡到的職責。這個案子給她的最大收獲是,在維護西藏和諧穩定的前提下,取法律的中間價值,最大化地兼顧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西藏的生活,去掉了劉曉明身上的浮躁,也讓她找到了心靈的家園,她喜歡這里的工作,也被援助過的西藏人贊美為“被開過光的人”,現在的她,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夠保持一副平和的心態,不會因為困難就忘了散發芳香。